2014年“两会”:建筑业代表委员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19-12-18
来源:
作者:
一、加大对工程乱象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盈科律师事务所北京总部高级合伙人、建设工程法律事务部主任 李刚
近几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我国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这为行业发展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近年来,在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纠纷中,在工程招标上弄虚作假的案件屡见不鲜。
经过多年的发展,招投标在程序上愈发完备,流程上也愈发细化,但不可否认,行业潜规则的阴影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摆脱。虽然2011年底相关部门出台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但单靠出台一个行政法规来改变已经形成多年的招投标乱象多少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招投标涉及工程、交通、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医药等众多领域。目前的招投标过程从程序看符合法律规定,但是在看似公开透明的表面下,却掩盖了赤裸裸的利益勾结,形成了多种潜规则,低价中标、围标、串标等暗箱操作的现象不胜枚举。
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层层转包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施工单位本身资质不够,但是凭借关系照样能接到工程。另外,还采取转包的方式从中抽取好处费,或者挂靠到较大的施工单位,每年上交一些所谓的管理费,以这种形式进行现场施工,其施工质量可想而知。上述现象也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建设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施工单位通过低价竞标策略中标以后,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劣质的材料,简化施工程序,给建设工程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正是因为如此,“楼脆脆”“桥塌塌”的事件近几年才屡见报端。
工程款结算是施工企业工程款清欠的核心环节,也是发承包双方的争议焦点。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僧多粥少的局面,带资承包、垫资施工成为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建设单位在资金不足、融资渠道还未落实的情况下,便盲目上马。恶意拖欠工程款、材料款、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拖欠工程款的案例中,有85%以上源于资金先天不足或概算批准后追加项目投资而形成的拖欠。
同时,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客观上形成了业主单位的强势地位。很多业主单位缺乏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人员,再加上施工单位管理混乱,使得部分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随意终止、解除合同,造成工程项目停滞、资源浪费、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有人讲,现在建设工程领域90%的工程都是内定的,都是通过关系取得的,即虚假招投标问题。另外,挂靠现象严重,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建筑企业管理混乱是造成工程质量低下、拖欠民工工资的原因,也是目前建筑行业最突出的问题。
多年来,为规避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有关的办法措施,但监管上存在的漏洞依旧存在。对工程项目加强监管,对建筑企业加强管理已经成为建筑市场的当务之急。改变此种现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无旁贷。有效的监管是改变这种局面的最有效的办法。因此建议建设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屋顶绿化,城市治霾新高度
江西全南千叶绿洲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爱平
当前,全国许多城市雾霾严重,大气中PM2.5超标,成了困扰国人的一大心病。治理雾霾究竟有何良策?我认为,应该两手抓,一手抓治标,控制PM2.5的生成,如采取关停并转污染企业,煤改气、煤改电,控制汽车数量,控制扬尘等众多举措;一手抓治本,将已生成的PM2.5吸纳降解。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我认为大面积实施屋顶绿化,提高城市生态自净力,可以达到治理城市雾霾的新高度。
在多年的屋顶绿化技术和产品研发实践中,我获得这样一个启示,即城市环境问题是一个矛与盾的问题。城市本身有着巨大的污染源,即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生活垃圾,建筑能耗、热岛效应等,这个污染之矛已在伤害我们的城市,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而植物是抵御城市污染的盾,开发强大的植物源来阻击污染源才能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
记得习总书记在今年初说过,绿化只搞奇花异草是不可持续的,要走一条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我觉得我们多年来研发成功的屋顶绿化产品——绿地贴正是一款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的创新产品。它是利用屋顶野草,根据创可贴原理研发而成的,遵循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态自平衡理念,低成本、高效益、可循环地解决屋顶隔热、城市热岛效应、净化雨水和空气以及城市内涝等问题,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
我们研发的屋顶绿化成套技术和产品已经通过专家鉴定。它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具有的自助式特点以及大量应用的自然生态景观平衡技术,已在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的城市屋顶绿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应用。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这款绿色产品虽然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与推荐,但在大规模推广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首先,我国在屋顶绿化方面缺乏明晰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开发商屋顶绿化的责任。而在屋顶绿化覆盖率达到80%的德国,屋顶绿化被视为一种义务,开发商被政府强制进行屋顶绿化,否则规划无法通过审批,这不失为可借鉴的模式。不少地方政府虽已出台政策鼓励居民进行屋顶绿化,但从全国范围看则是“九龙治水”,标准不一,不利于屋顶绿化的推广和普及。
其次,社会对屋顶绿化的认知不足。在这方面,政府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政府有必要在国家机关、医院、博物馆等公共建筑中率先实施好屋顶绿化,从而带动全城投入屋顶绿化的铺开工作中。
最后,加大对屋顶绿化的补贴政策也有利于提高企业与市民的积极性。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偿等方式,动员大家参与到屋顶绿化的发展中来,这一方式已在多个发达国家被证明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屋顶绿化行业也应改变观念,开发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地情,能使大众广泛参与,得到最大范围群众支持的屋顶绿化技术产品,这样才能实现屋顶绿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节能工作也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青岛科瑞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翟传伟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自去年向国人表示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以来,一句警语被媒体反复引用,并牢牢地刻在众人心中,这就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我认为,这句警语应用在建筑节能工作中也很贴切。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推出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方案志在高远,部署周详具体。那么,颁布实施一年多了,我们的工作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什么样的印迹?成绩和进展的全面总结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但不能不遗憾地说,仅仅就外墙保温领域而言,形势仍不乐观。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两部委行动方案,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生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个定义十分精准明确,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强调“全生命周期”。应该说这是该行动方案的精华所在,也恰恰抓住了这个行业的命门。但是,无论是在新建建筑还是在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一些不符合“全生命周期”规定和理念的保温材料仍然充斥着建筑市场。有些建筑材料连基本的防火性能都得不到切实保障,有些建筑材料在建筑上只能使用20余年,有些前几年被禁用的高耗能、高污染材料却假借防火性能和增加投资改头换面重新出现在市场上。这些材料在使用寿命结束后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污染和破坏,老百姓怎么能放心使用,又怎么可能是绿色的呢?这些材料以价格低廉招揽生意,应用在建筑上也“外表光鲜”,但真正用“全生命周期”来衡量肯定会原形毕露。可怕的是,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相关各方的应有重视,在绿色建筑的标准制定中也没有被认真考虑!
当然,建筑节能工作最终的落脚点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所以建筑节能的收益主体是人民群众,切实做好建筑节能工作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事实上,外墙保温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一套房子往往倾注人们一生的财力。北方地区供暖费年年交,新买的房子、改造过的房子是按照国家保温节能要求建造的,如果符合节能标准那供暖费是不是应该有新的说法?这和用电收费是一个道理,用的节能灯凭什么按白炽灯来收费呢?节能65%了,收费同样应该降低65%。可实际上,建筑节能达标率很低,偷工减料的现象非常普遍,能耗下不来,费用自然也要多收。
如何才能改变这个现状呢?单靠政府的监督和检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老百姓积极参与进来,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同节能效果紧密结合起来,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节能。政府应该正确引导,促进绿色建筑节能行动的有效实施,使建筑节能工作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copyright © 2023 江苏宝森筑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